十八般武艺

学习思考成长


  • 首页

  • 分类

  • 归档

  • 标签

如何低风险实现资产的指数级增长—复利

发表于 2016-07-02   |  

大多数人认为:“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

实际上,低风险和高收益并不矛盾,因为大家忽略了复利的威力。

假设你在30岁时有10万,每年本息保持10%的年收益,到你60岁退休时这10万连本带息是多少?

这里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是10%年收益:

下面各种基金历年年化收益率:

  • 货币型基金 2.56%
  • 债券型基金 6.4%
  • 混合型基金 13.16%
  • 股票型基金 14.11%

也就是说,不用任何技巧,长期持有,就能获得上面的收益率。
当然入场时间还是很重要的。。。。不要一进去发现在山顶了。

所以10%的年化收益率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投资理财技巧,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对比股票,甚至股票型基金,在这个收益率左右的投资理财产品绝对是低风险的!

另外不要看不起这10%的年收益,对现在比余额宝2.4%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即使是最开始阿里贴利息,最高也就7%左右。

所以在10%年收益是绝对可以长期实现的低风险投资。

回到之前的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这是爱因斯坦说的,绝对不是我说的,下面是原话。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o understand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被坑。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初中学习过复利,做过几道复利的计算题,但是都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用过。

起始本金*(1+利率)^n = 复利终值

n是复利的结算次数,如果一年结算一次,就是年复利,如果一个月结算一次,就是月复利。

按这个公式计算年复利,本金为10万,年收益为10%,那么n年后连本带利是多少钱?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公式,我一年一年算:

第一年:
10万 * (1+10%) = 11万

即 10万 * (1+15%)^1 = 11万

第二年:
10万 * (1+10%) * (1+10%) = 12.1万

即 10万 * (1+10%)^2 = 12.1万

第n年:
10万 * (1+10%) * (1+10%)…(1+10%)

即 10万 * (1+15%)^n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之前的问题了
60岁退休,n=30年,那么10万本金最后就是:
10万 * (1+10%)^30 = 174.5万

30年大约17倍。

假设你60岁退休后能活到100岁,那么每月你就有约3600元/月的额外养老金,加上社保养老金,可以过上不错的养老生活了。

年轻时,小小的10万,通过复利的积累,成为30年后的生活的保障,这是多么神奇的事。这个小小例子,并不能完全展现复利的威力,下面从数学分析上看一下复利的威力和要点。

回到复利公式:

起始本金*(1+利率)^n = 复利终值

这个公式有3个变量,

  • 起始本金
  • 利率
  • 年限

我们分析一下,改变这个三个变量中其中一个,而其他两个变量不变的情况。

  1. 只改变起始本金——可以看成线性函数f(x)=x(1+10%)^30,x是本金,f(x)是线性增长
  2. 只改变利率——可以看成幂函数f(x)=10(1+x)^30,x是利率,f(x)是幂增长
  3. 只改变年限——可以看成指数函数f(x)=10(1+10%)^x,x是时间,f(x)是指数增长

从维基百科上,找了一张描述指数增长(绿色)如何超过线性增长(红色)和幂增长(蓝色)的图。

指数增长(绿色)如何超过线性增长(红色)和幂增长(蓝色)
从上图,我们看到越到最后,指数增长越陡峭,远远超过另外两个增长函数,所以:

复利公式中,第一重要的是时间,第二重要的是利率,最后才是起始本金。

我们把时间拉长来看,从1到100年,下面的图告诉我们,越到后面越陡峭。

n=1~100

从复利的角度,把时间拉的足够长,低风险所带来的稳定收益,通过复利的指数级增长,最终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

可能有人会觉,足够长的时间,那等我死了,也享用不了这份积累。
所以越早开始利用复利越好。 再说,你不还有下一代吗?你不学会运用复利去积累财富,你的子孙也学的不会,因为复利的威力是建立在时间之上的。为什么有人说“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出一个贵族”,都是一个道理。

Hello World

发表于 2016-07-02   |  

Welcome to Hexo! This is your very first post. Check documentation for more info. If you get any problems when using Hexo, 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roubleshooting or you can ask me on GitHub.

Quick Start

Create a new post

1
$ hexo new "My New Post"

More info: Writing

Run server

1
$ hexo server

More info: Server

Generate static files

1
$ hexo generate

More info: Generating

Deploy to remote sites

1
$ hexo deploy

More info: Deployment

策略与坚持

发表于 2016-07-02   |  

做重要的事,策略,方法一定要有,但策略好坏,一开始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开始做,,有没有在做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你的策略,并坚持它。

比特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发表于 2016-07-02   |  

比特币最火的时候,我没弄明白比特币到底是什么,就稀里糊涂的买了3个币,结果比特币就从6000多元一直跌倒1000多元。期间因为换了电脑,那3个币也不知道到底被自己藏到那个犄角旮旯去了,想着本来想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这么不见了,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
最近终于下决心把它们找回来,从旧电脑把比特币钱包备份给找出了,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钱包恢复出来(主要是下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花了很多时间)。

做对事的前提,就是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研究透了,这样才不会做不该做事或者把该做的事做错。
我这次就算把以前的功课给补了,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在做自己不明白的事了。

当然必要的计算机知识还是要有的:
参考比特币 (Bitcoin) 系统是如何运行的?King Matrix的回答

  1. 首先你要知道公钥和私钥的概念(已经懂的不用看这部分了)公钥私钥是现代密码学分支非对称性加密里面的名词,通常都是用公钥加密信息,用私钥解密信息,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你看电视剧的时候,发电报那种都是对称性加密,这种加密方式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被人知道了密钥和加密方法,于是按照加密方法反着来就能解密。 一直到非对称性加密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公钥就是可以对全世界公开的密钥,比如你和google通讯,用google给的1024位的公钥加密,送到google那里只有他有对应的私钥,只有他能解密,于是就保证了通讯安全

  2. 比特币主要用了ECDSA,也就是椭圆曲线签名算法,这个算法有两个特性,注意这两点对下面至关重要a.只要知道私钥,可以算出相应的公钥;b.你用私钥签名过的东西,可以用公钥算一下是不是你签的;

下面这张图是我见过的把比特币解释的通俗生动且不失准确的一张图。
how-bitcoin-works.jpg

背景

Bob是一个微商,他决定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
Alice是一个买家,她有些比特币,刚好她想从Bob那里买些东西。

钱包和地址

Bob和Alice都有比特币钱包在他们的电脑里。钱包软件下载。

钱包

钱包是一个特殊文件,通过它可以访问比特币地址。

地址

地址是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例如”1DwunA9otZZQyhkVvkLJ8DV1tuSwMF7r3v”。
每一个地址都拥有属于该地址比特币数额。

创建一个地址 (Bob)

Bob创建了一个新的比特币地址用于接收Alice的比特币付款。

当Bob创建一个地址时,实际上他是创建了一对密钥对(由公钥和私钥组成)。
如果你用私钥(只有你自己知道)签名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可以用公钥(所有人都可以知道)验证是不是你发送的消息。
Bob的新比特币地址就是一个公钥,对应的私钥存储在他的钱包里,公钥允许任何人利用它去验证一条消息是不是用有效私钥签名的。

提交一个支付 (Alice)

Alice通过他的比特币客户端向Bob发送比特币到Bob的地址。

私钥签名

Alice的钱包保存着她的所有地址的私钥。比特币客户端用她准备用来支付的地址对应的私钥对她的支付交易请求进行签名。

公钥验证

比特币网络中的任意一个人都能用她的公钥(地址)验证这个交易请求是否来之一个合法账户的拥有者。

验证交易 (矿工)

矿工的电脑将过去10分钟的交易记录打包到一个新的“交易区块”。
矿工的电脑被用来计算用于加密的哈希函数。

加密哈希

加密哈希函数将数据变成固定长度字符串,称之为哈希值。即使源数据有很小的改变都会在结果哈希值上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根本不可能预测到什么样的初始数据会得到什么样的哈希值。

随机数

为了从相同的数据得到不同的哈希值,比特币用了随机数,在计算哈希值之前,随机数被加入数据。改变随机数将得到不同的哈希值

矿机基于之前的哈希值、新的交易区块和随机数计算新的哈希值。

哈希值+新交易区块+随机数= 新哈希值。
新哈希值+新新的交易区块+随机数 = 新新的哈希值
新新哈希值+新新新的交易区块+随机数 = 新新新的哈希值
…
如此重复

哈希值的计算是非常简单,但是比特币系统要求新的哈希值必须满足特定格式—必须以特定数量的0开始。

矿工们没办法预测什么随机数会生成以特定个0开头的哈希值,所以他们不得不用不同的随机数生成许多的哈希值直到得到正确的哈希值。

每一个区块包含了一个叫“coinbase”的交易,这笔交易将付给这个胜出的矿工Gary 50个比特币,一个拥有50个比特币新的地址将被创建在这个矿工的钱包里。

##交易验证
一段时间过去后,Alice的给Bob的交易记录在被其他最近的交易所埋蔽。任何人修改交易细节,他将不得不做Gary所做的事,因为任何改变都要求一个完全不同的且符合要求的随机数,然后所有的在这之后的矿工所做的工作都要重做,这样伪造交易基本不可能。

找了张翻译过的,哈哈哈。
bitcoin_cn.jpg

低风险高收益

发表于 2016-07-02   |  

人们说,“想发财,就得会钱生钱”。

作为一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从听到这句话开始,就琢磨怎么样“钱生钱”。可惜没那个命,到现在还没琢磨出来。

至于“钱生钱”的意思,就是投资,也不知道是那个聪明人想到的“钱生钱”这个这么生动易懂的说法。

对于投资,人们常说,“低风险低收益,高收益高风险”。

想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今天那我就拿出质疑的力量,刨根问底一下,“不一定吧?难道就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么?”

那确实还真有,不过那些事一般都到不了我等普通人身上。

难道就没有普通人也做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了。

好吧,我已经想破脑袋了,确实没有了 -_-*.

其实大多数人普通人和我一样,很久以来忽略了复利的力量。

从复利这个角度,把时间拉足够长来,其实有很多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身边。低风险所带来的稳定收益,通过复利的积累,最终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反观,高收益高风险,收益虽高,但是高风险所带来的一次致命打击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生命中无法承受的。

本金*(1+利率) N次方 = 复利终值

N是复利计算次数,如果一年结算一次,就是年数。

假设投资10万,年收益10%,20年有6.7倍收益,赚67万元;年收益20%,20年有38.3倍收益,赚383万元。

我觉得,年收益10%的投资模型比较容易实现,年收益20%的投资模型比较难,年收益30%,我不敢想,具体怎么做,我现在不知道- _-*

等我研究10%和20%的收益率的可行性和投资模型之后,再写另一篇。

复利的概念非常重要,据说犹太人就是掌握了复利的力量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然后遭到极端的迫害。。。最后还是屹立不倒。

“钱生钱” ,金钱投资是这个道理,除了金钱上投资,还一个人们常说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学知识学技能长见识。那么在投资自己上,会不会也有复利的神奇力量?如果有,它是怎么样产生的?和金钱投资所产生的复利有什么不同?

我也不知道。等我研究明白了,开另一篇继续写。

抽象能力

发表于 2016-07-02   |  

抽象能力对于编程非常重要,数学就是一直用来训练这种抽象能力,从数字到微积分、概率统计和离散,从小学到大学这种训练一直在升级,当并不是每一人都能适应这种抽象能力的升级。很多人被困在某个级别无法突破。

为什么要分享?

发表于 2016-07-02   |  

参考《新生大学》原则:分享。
shareLogo.png

什么是分享?

拿出自己的好东西传播出去。

看到一篇好文章,可以在朋友圈里分享;
看过一本好书,可以分享给其他读书人;
买了个好东西觉得很好用,可以分享给朋友。

互联网和社交应用的发达,使分享变的更容易传播,分享可以说无处不在。

为什么要分享?

  1. 可以创造更多的有效连接或者说“人脉”。

    创造更多的连接,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交流,而真正有意义的交流,本质上就是分享。
    跟人吃饭聊天,为什么你下次还想找他吃饭聊天?
    因为你有收获,比如知识,比如经验,也可能是建议,或者是帮你组建了新的人脉。
    如果你全无收获,哪怕他下次请客,你也不一定愿意去。因为你的时间是宝贵!!

  2. 分享是持续学习的手段之一。

    人们常说’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里所谓的‘教’,其实也就就分享的一种。
    如何做?可参考我之前写的《费曼技巧》就是以教促学的实际操作之一。

  3. 当你不断分享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不断地建立的有效连接,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就会有意外的惊喜或者好运。。

    比如说,你通过学习一项技能,例如英语,并不断分享你学习的方法和知识,最终体现在你的英语能力上,你将来可能就去外企工作,工资就意外翻倍。
    比如说,公务员学习写作,并不断的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分享出去,最终体现在你自己写的文章里,你的文章可能别省级部门领导看到,并从三线城市调到省会城市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是两个朋友的真的经历。
    另外在网上已经出现很多乐于分享的人,最后建立社群,在社群内部人之间连接已经不断创造出很多意外的惊喜,做成了事情。比如李笑来的《新生大学》社群,池建强的《攻城师之路》社群。

也许高校和医院是最善于利用点这个两大机构,老师和医生发表论文,期刊分享给其他研究人员。

什么可以分享,什么不能分享?

不宜分享的东西,你的财富,你的时间,你的友谊,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一分享就会产生资源的消耗。
值得分享的东西,你的知识,你的经验,你的快乐,这些资源并不会因分享而被消耗,相反,会因为分享而产生积累。

如何分享?

那就是学习

  1. 搞定最少必要知识
    什么是最少必要知识,下面两个方面是我个人比较熟悉方面。
    • 例如英语的最少必要知识;
      • 音标
      • 基本语法
      • 会查词典
      • 会查语法书
        然后就上路可以朗读,阅读了。
    • 例如写程序
      • 编程工具的使用
      • 编程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类和对象)
      • 会查手册
      • 会google,首先得会翻墙。。。。哈
      • 会调试
        然后就可以上路,开始写程序了。
  2. 马上持续的行动,获取跟多的知识和经验
  3.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分享,给别人提“建设性”意见
    什么是建设性意见?
    知道别人哪里没做好,并且知道为什么没做好,而且知道怎么才能做的好。
  4. 通过分享建立有效连接
  5. 连接创造惊喜

分词

发表于 2016-06-28   |  

分词

下面两种分词均可视为形容词

  1. 现在分词
  2. 过去分词

分词与形容词的比较

形容词的位置

  1. 名词短语中
  2. 补语位置

所以分词做为形容词,也可以出现在这两个位置。

一、现在分词作为形容词

The black dog doesn’t bite
A barking dog doesn’t bite

在名词短语中,现在分词barking暗示“正在叫,一直叫”。有”正在进行“”的含义。

The dog is black.
The dog is barking.
S + V + C

在补语位置中,现在分词barking,暗示“正在叫”。

二、过去分词作为形容词

Clean water is safe to drink
Boiled water is sate to drink

在名词短语中,过去分词boiled,暗示“被煮过”,有“被动,完成”的意思。

The water is clean.
The water is boiled.

在补语位置上,过去分词boiled,还是解释为“被煮过的”,有“被动”的意思。

三、带有“完成”暗示,而非“被动”的过去分词

I cannot find my wallet. It’s gone.

It is gone
S + V + C

go是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态,所以过去分词gone是形容词补语,有“完成”的暗示,解释为“跑掉了,不见了”。

The leaves are all fallen, now that winter is here.

fall也是不及物动词,也没有被动态。

The leaves are fallen.
S + V + C

fallen解释为“落下来了”。

I’m done. It’s all yours.

do是及物动词,但am done不是被动态,done是带有“完成”意思的形容词补语,解释为“做完了”。

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区分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看作形容词。

那么什么情况下,用现在分词?什么情况下,用过去分词?

当句子有表示“进行”的暗示时,用现在分词。

当句子有表示“被动、完成”的暗示时,用过去分词。

下面两种情况可能会搞不清到底用哪个,需要注意区分。

一、表示“感觉”的分词

一些表示“感觉”的分词,disappoint、satisfy、surprise、amaze、
astonish、scare、terrify、please、tire、exhaust等,
搞不清楚到底主动还是被动,该用现在分词或者过去分词时,可以先还原它成S+V+O句型。

He is disappointed at his scores.

His scores are disappointing.

His scores disappoint him.
S V O

二、词根词首分析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选择,涉及到主动和被动的判断,所以可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有关,可以通过词根词首去判断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

Water consist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sist是be的意思,不及物,没有被动态。

water i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oxygen.
poss是place的意思,及物,可以有被动态。

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混合的形态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一同出现,就把它当做两个形容词同时出现就好了。

I have no comment to make while the case is being investigated by police.

is being vnvestigated
V C

形容词从句简化的结果–只剩下分词

一、Ven

Toys made in Taiwan are much better now.

Toys which are made in Taiwan are much better now.

which与toys重复,去掉;be是无意义,去掉。

二、Ving

Children living in orphanages make a lot of friends.

Children who are living in orphanages make a lot of frends.

同样,省掉who和be。

三、being Ven

The vase being auctioned now is a Ming china.

The vase which is being auctioned now is a Ming china.

being不能省略,否则有完成的意思,不能表示正在拍卖。

副词从句简化的结果

和形容词从句简化一样,只是从句词类不同。

一、Ven

Wounded in War, the soldier was sent home.

After/Because he was wounded in war, the soldier was sent home.

主语He就是the soldier,省略;动词was是be,无实际意思,省略。
主语He没了,语法上也不需要连接词,省略after或because。

二、Ving

The pigeon, after flying 200 miles, was caught up in a net.

The pigeon, after it flew 200 miles, was caught in net.

这个和Ven不一样,省略后,flew 变成flying,要注意。

主语it就是the pigeon,省略;

没有be动词可以省略,改成进行式:after it was flying… ,去掉be动词was,剩下flying。

after不可以省略,因为会影响句子的意思,before、when、after都可以是句子意义不一样,所以要留下after。

最后就成了:after flying 200 miles。

三、having Ven

Having finished the day’s work, the secretary went home.

She had finished the day’s work, the secretary went home.

主语She就是the secretary, 所以省略。

没有be,改成:she was having been finished…, 去掉be动词was,剩下having finished。

最后就成了:having finished the day’s work。

Test 6

如何开始阅读第一本英文原版书--kindle篇

发表于 2016-06-27   |  

如何开始阅读第一本英文原版书–kindle篇

语言是用出来,不是学出来,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确实很难找到使用英语的地方,特别是生活在村镇里的朋友,但是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情况,现在各个语言水平的人都通过手机,互联网都可以找到使用语言的途径和方法。

最简单易行的使用英文地方就是读原版书了。

  1. 提高英语
  2. 吸收知识
    一举两得,只要你花点心思,任何你感兴趣的原版书你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这里首先,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理论,然后根据这些理论介绍一下我自己正在实践的方法——使用kindle读原版书。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普通人能够长期坚持,提高英文水平,开阔眼界,不断成长的方法。

理论篇

简单阐述一下Stephen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部分内容:

### 1.有效性输入

任何语言的使用包括四个方面:听,读,说,写。

语言的输入,就是指语言的听和读了;语言的输出,就是说和写了。

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一进一出,所以语言的使用,必定是听读先行,说和写随后,而一开始一味的追求说和写,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东西可输出。

而所谓的有效输入,是指你听到的,读到的都是你理解的,你明白的。

比如你听了半小时英语新闻,没有一条新闻听明白,那就不叫有效输入,你只不过是听了半小时噪音而已。

比如你看英文书,看到第10页,你还不清楚它到底在讲什么,就不要在看下去了。那都不是有效输入。

所以有效输入一定是通过稍稍努力能够看懂,听懂的输入内容。

通过大量的有效性输入,积累大量的正确的语料,才能在需要输出的场合,做到随手拈来,正确表达。

所以大量的有效性输入(听,读),才正确输出(说、写)的前提,才是一切的开始和基础。

2. 难度i+1

确定了有效输入是一切的开始和基础,那么该如何确定应该输入的难度呢?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关键?因为输入内容太难,读不懂,无效;太简单了,原地踏步, 没有提高。

正确的难度应该是:稍微超过你目前水平,但又不至于让你无法理解

假设你目前的水平为i,那么目前你阅读和听力难度应该是i+1, 而不是i-1或i+0,太简单,无法得到提高;也不是i+2或者i+3,太难,不但无效,还产生挫败感。

3. 小范围输入

参考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

小范围输入,就是将听和读的材料的类型和难度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1. 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喜欢的表达和独特的风格;每个主题都有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述;小范围大量阅读可以使这些表达、风格、词汇和表述不断的重复,达到不断巩固和加深目的。

  2. 背景知识是理解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小范围阅读将让你迅速熟悉这个领域的背景知识,可以进一步去阅读这个领域更有深度的内容。

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去缩小阅读范围:

  • 兴趣

    兴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一本书不管它有多精彩,被吹的多么好,你没兴趣,你是看不下去的,最好的办法是,你喜欢看什么领域的中文书,找英文对应的领域的英文书的就好。

    一个人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只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领域。

  • 难度

    对于中国人来说,难度主要在于词汇量。一本书,一页超过10个生词,基本就可以放弃了,虽然你可以查字典,勉强读下去,但是生词太多,就会降低阅读的乐趣,没乐趣的事,一般人都坚持不下去,你我都是一般人,别高估自己的毅力。

  • 类型

    阅读材料的类型,我分为三大类:

    1. 小说类
    2. 新闻类
    3. 专业类

    大类中又分小类,比如 小说类,分童话,爱情,冒险,科幻等等。

    建议从小说类入手,然后过渡到新闻和专业类书籍,这里主要说说最基础小说类-童书类。

    你可能会觉得我都这么大了,读童书多幼稚啊~

    没办法,谁叫我国大多数大学毕业的同学的词汇量就在4K ~5K之间,而美国8岁小孩的词汇已经过万了。

    虽然这些书不会对你的人生起到什么指导作用,或者让你了解其他文化,也不会增加你多少自然人文知识,但是却给你以后读其他有深度的书提供基础。

    这里强烈推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共7本,一本大约15章,一天一章,15天一本,轻轻松松三个月就读完了。

  • 作者

    选择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比如读了《纳尼亚传奇》,就可以在找找它的作者C.S 路易斯其他作品读一读。

    ​

实践篇

1. 前提

  1. 音标

    48个音标会读

  2. 词汇

    至少有1000个,会查字典,

    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词汇,可以在这里测TestYourVocab

  3. 语法

    有大概的语法体系在心中,了解主谓宾位置和几大时态,会查语法书。

    语法基础不好可以看看《文法俱乐部》。

2. 选书

原则1:必须原版书。

抛弃一切教材,简写书,比如新概念英语、follow me、朗文英语、书虫、床头灯等等。

为什么?所有教材和简写书都不真实世界里的英语,都是经过作者简化设计过的,我们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真实世界中使用英语,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从真正的英语开始。

现在浸泡式英语,国际学校如此流行,不就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而已,在原版书籍在网络上随处可捡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用一些上个世纪英文资源匮乏时的流行的教程来营造一个非真实的环境。

所以非原版不读。

原则2:电子版(mobi、pdf、epud)

纸质版书籍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电子版更好:

  1. 方便携带,随处阅读,坐车,排队,等人时都可以看。

  2. 方便查词,降低阅读难度,如果用kindle或者多看阅读,完全可以秒译,用手指一按,翻译马上出来。

原则3:难度i+1

  • 一页下来,超过15个生词,即可放弃。
  • 10页内,还不知所云,也可放弃
  • 词汇量在4000左右,推荐读“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共7本
  • 词汇量小于4000,推荐读“Diary of a Wimpy Kid”) 共10本

原则3: 小范围输入

尽量选择同一题材,同一作家,词汇范围一致的书籍。

比如读完魔幻类小说“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共7本, 可以接着读《哈利波特》、《魔戒》等等。

3. 阅读方法

这里以《纳尼亚传奇》为例

每天阅读量

  1. 按页数:每天至少20页,最好40页
  2. 按章节: 每天至少1章节,最好3章

足够多的页数或者至少一章。可以保持每个情节的完整性,可以使整本书的阅读体验连续完整,以阅读乐趣和获取信息为目的,阅读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提高词汇量,词汇量知识顺便积累下来的。

每天阅读的时间:

最好能早上有个大于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然后利用零碎时间阅读。

工作了一天,晚上往往都是疲劳的状态,都是想放松放松的心态,此时不如早睡,把阅读时间换到在早上状态良好时。

其实也是因人而异,有人就是夜猫子,晚上精力好。

每天实际操作(kindle):

  1. 每天阅读前,先把昨天查过的单词过一遍,不超过10分钟,那么怎么过?

    认识的单词就直接删除;

    不认识的单词就看看意思就好了;

    超过一个星期的单词,直接删除。

在kindle上操作:

1. 点击屏幕上方,调出任务栏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7_50+0800.png

2. 点击右上角,在下拉菜单中,点击“Vocabulary Builder”(生词本)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7_53+0800.png

3. 在“Vocabulary Builder”中,看单词回忆单词意思。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7_59+0800.png

4. 将记住的单词删除,没记住的单词,看一下解释,保留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8_08+0800.png

​

  1. 阅读时,以页为单位,遇到生词和不懂语法结构,可以采用即指即译,查一个放一个的方法。

    既减少了对阅读节奏和乐趣的干扰,又达到积累的目的。

    时间一久,这样在相同难度的书籍,查词,查语法的干扰会越来越少。

在kindle中操作:
1. 阅读一页书中,遇到第一个生词,用手指选中生词(errand);下一个单词就要放过,但句子的意思一定要脑补全。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8_58+0800.png

2. 在弹出的解释中,找到最贴切的解释,并放该释意到原文中理解,忽略其他解释,千万不要向背单词一样去把所有意思都背下。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26_23+0800.png

3. 查过的单词,自动会出现在“Vocabulary Builder”中(errand),将来可以复习。
screenshot_2016_06_27T18_09_22+0800.png

阅读时,最好能配上两本语法书:《文法俱乐部》+新东方《语法新思维》,遇到不明白的语法结构,两者对照查。

我想“有效性输入”,“难度i+1”,“小范围输入”这三个原则,其实大白话就是,在某个领域内,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边学边用。按照它其实可以随意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满足这三原则,一般都错不了。而且不单单是语言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使用的。

Javascript作用域

发表于 2016-06-19   |  

什么是作用域?

作用域就是一个变量在代码中可以使用的范围。

Javascript的作用域

  1. 用var定义的变量

    当在一个函数中用var声明一个变量,那么这个变量的作用域就是这个函数内。

    也就是这个变量只能在这个函数内可以使用,函数外部不可以使用。

    同样,在这个函数内定义的函数也可以使用这个变量。

  2. 不用var定义的变量

    在函数内不用var定义的变量的作用域将不限制在这个函数内。

    Javascript将回溯作用域链,直到找到这个变量初次被定义的地方。

    如果回溯到window作用域都没有找到,这个变量将被赋予全局作用域。

    函数作用域示例

函数内可以访问函数外变量

因为该函数在这个变量的作用域内。

1
2
3
4
5
6
7
8
9
var message = 'hello';
var sayHello = function() {
console.log(message);
}
sayHello(); //logs 'hello'
console.log(message); //logs 'hello'

函数外不可以访问函数内变量

因为该变量的作用域只在函数内。

1
2
3
4
5
6
7
8
var sayHello = function(){
var message = 'goodbye';
console.log(message)
}
sayHello(); //logs 'goodbye'
console.log(message); // error

1…345…7
陈群

陈群

ever-growing

65 日志
6 分类
11 标签
© 2016 陈群
由 Hexo 强力驱动
主题 - NexT.Pisces